top of page

​急性創傷

急性創傷_燒燙傷.png

燒燙傷

燒、燙傷是指人體在接觸到高溫物質、化學物質或放射線時,造成皮膚組織受到熱傷害或毀損的情形,又稱為灼傷。一般燒傷是乾熱的傷害,而燙傷則是因溼熱所造成。
當人體暴露在一極端(或熱或冷)的溫度中,即可能會造成皮膚、組織、肌肉、骨骼,以及主要器官的損傷。
燒傷主要是由於火焰、熱液或燙熱的表面、化學劑、放射線或電流所導致。這種極端的熱溫度會使組織受損、細胞死亡。燒傷不僅會造成皮膚的損傷,也會減少皮膚的抗菌作用,引起傷口的感染。

急性創傷_一般創傷.png

一般創傷

創傷可分為兩種:
(一) 閉合性創傷:皮膚外表完整而內部組織受損,又稱內傷,會引起內出血,有皮下出血或瘀青現象,也可能沒有任何表面跡象。
(二) 開放性創傷:皮膚及下層的組織均受到傷害,又稱外傷,可分成下列幾種:
(1)擦傷:皮膚與粗糙物體相磨擦而造成,出血量不多,傷口上常留有污物、砂粒,很容易感染。
(2)穿刺傷:由尖銳物品插入造成,一般出血量不多,但可能傷及體內器官造成內出血,如果傷口較深,感染的機會便會增加,也有感染破傷風的危險。
(3)切割傷:由銳利之物品,如:刀、金屬片、玻璃等造成,可能直接切斷血管,易引起大量出血,須立即止血,傷口深者宜送醫。
(4)撕裂傷:由巨大之外力碰撞所造成,傷口呈不規則狀,常易受感染,嚴重者應送醫。
(5)斷裂傷:某一部份的肢體因外力之傷害而脫離身體,例如四肢、耳朵等,常附隨有撕裂傷及切割傷,必須立即止血、抬高傷肢,並將斷裂之肢體連同傷者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醫院。

急性創傷_手術縫合傷口.png

手術縫合傷口

在縫合之後,傷口之內難免有些微小的出血點會持續的滲血,這時便需要放置引流管或在外面稍加壓力包紮,除了止血的效果以外,可以減少水腫的程度。因此在縫合後的傷口照料就非常的簡單了,因為在傷口處理時已經完全清理潔淨,尤其手術後的傷口;不過,如果有滲血或可能發生感染的傷口,就需要按時換藥。

急性創傷_微創手術傷口.png

微創手術傷口

透過內窺鏡及各種顯像技術而使外科醫生在無需對患者造成巨大傷口的情況下施行手術所產生的傷口。

急性創傷_剖腹產術後傷口.png

剖腹產術後傷口

剖腹生產時,腹壁的傷口可用橫切或縱切,前者美觀,後者開刀過程快速,適合緊急時使用。
1.橫切傷口:傷口高度約在恥骨聯合上方3、4公分,傷口長度大約10-15公分。皮膚、皮下組織、筋膜都是橫切,但是到了腹直肌則在中線處縱剖而進入腹腔內。
2.縱切傷口:傷口介於肚臍與恥骨聯合之間的正中線,傷口長度大約15公分。
一般來說,剖腹產的傷口縫合方式有兩種,一種事後需拆線,一種是利用會自行吸收的羊腸線。

急性創傷_皮瓣手術縫合.png

皮瓣手術縫合

取自缺損鄰近部位的皮瓣。從傷口邊緣向傷口鄰接部位做一個或數個補充切口,將切口內的皮膚及皮下脂肪做潛行剝離,形成一個或數個帶蒂皮瓣,將此帶蒂皮瓣滑行至傷口內,封閉傷口者為滑行皮瓣;旋轉至傷口內者為旋轉皮瓣。由于這種皮瓣取自缺損的鄰接部,故皮瓣的厚薄、顏色、韌度都合乎缺損處的要求。通常這種皮瓣1次(最多2次,即延遲1次)即可完成修復任務。它不需特殊固定,但供皮瓣處造成的缺損必須即刻處理。所取皮瓣範圍小者,可直接縫合,若面積大者,則所造成的缺損不能直接縫合,必須另做游離皮膚移植修復的。不論直接縫合或皮膚移植,都使面部增加了新的瘢痕,有礙外觀。

慢性傷口

慢性傷口_褥瘡.png

褥瘡

局部組織因過長時間之局部壓力而影響血流循環導致皮膚產生病理變化,甚至深到皮下組織、肌肉與骨頭的情形就叫做壓瘡。長期肢體活動不良的患者﹝包括脊髓損傷者﹞、長期臥床、意識不清楚、大小便失禁、有糖尿病或皮膚脆弱、體力衰弱或營養不良的病患常見的醫療問題。壓瘡傷口呈現的變化由發紅至非蒼白性發紅到瘀黑,最後演變至壞死。

慢性傷口_糖尿病傷口糖尿病足.png

糖尿病傷口&糖尿病足

長期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常有血管病變及末稍神經病變,再加上糖尿病病患容易代謝異常,膠原蛋白合成不足,此外因血糖過高,與膠原蛋白結合,導致膠原蛋白變性,而膠原蛋白在傷口的癒合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所以只要有傷口產生,會非常不容易癒合,而往往演變成慢性潰瘍。

糖尿病足的形成原因,包括神經病變、血管阻塞病變、及細菌感染等,是糖尿病病患常見慢性併發症之一。趾端因喪失知覺,常會碰撞至流血而仍不自知。除了感覺神經受到影響外,運動神經和自律神經也遭到破壞,造成腳趾和腳弓變形,排汗功能喪失,皮膚乾燥龜裂,更容易受傷。

血管病變則因慢性粥狀硬化造成遠端血管阻塞,腳部缺血,使傷口久久不能癒合。另外,糖尿病病患血中葡萄糖濃度高,體肢末端的微血管壁膠原蛋白會與葡萄糖產生結合,出現異常的膠原蛋白,導致血管喪失彈性,微循環變差,體肢末端的代謝廢物無法完全清除,容易導致組織壞死。

慢性傷口_下肢靜脈潰瘍傷口.png

下肢靜脈潰瘍傷口

淤積性皮膚炎為下肢潰瘍常見的表徵,常發生在中年至老年人下肢曾接受手術或靜脈血栓者導致靜脈功能不全,初期可見足部小腿以下浮腫變硬,進而出現色素沈著、皮膚發癢、紅斑及脫屑性濕疹樣變化、微血管擴張、靜脈曲張等現象。當靜脈瓣膜受到破壞後,瓣膜無法有效關閉,人站立時,受地心引力影響,造成血液逆流,於是下肢靜脈承受極大壓力而產生慢性發炎,使靜脈壁破壞,而周圍皮膚組織也會因血液淤積,回流不順而慢性發炎。而發炎因子會滲出至血管周圍組織,使得發炎不斷惡化,組織受到破壞,進而產生無法癒合的潰瘍。

其他傷口

其他傷口_取皮傷口植皮傷口.png

取皮傷口&植皮傷口

當傷口過深(深及真皮層以下)或面積過大無法自行癒合時,皮膚移植手術可以減少組織暴露,降低續發性感染,促進傷口癒合,恢復身體舊觀及肢體功能,減少疤痕所造成美觀及功能上的問題,採取外科皮膚移植手術幫忙傷口的癒合。
通常由病人自己身上未受傷的部位,取下部份皮層的皮膚,移植到深度的傷口上,通常是選擇大腿、頭皮、背部或腹部作為供皮區。而此深度傷口即為植皮傷口。

其他傷口_疤痕照護.png

疤痕照護

疤痕是指皮膚因外傷或手術造成的傷口在癒合後所留下的產物,它會永遠存在皮膚上面,而很難藉由外力來予以去除。透過疤痕治療等方法可以將凹凸不平或粗大不雅的疤痕予以美化成細小、平淡而不易看得見的疤痕,而卻無法完全去除它。
預防疤痕的第一步,就是正確的傷口照顧,不論是創傷、燙傷、皮膚感染或是手術,傷口癒合後都會產生疤痕,原則上是愈快癒合的傷口,疤痕愈少;癒合時間長的傷口,疤痕也愈嚴重。學理上,傷口癒合時間超過三星期,形成肥厚性疤痕的機率大大提高。
因體質關係,有些人疤痕會越長越大,形成蟹足腫,不但影響外觀,還會有搔癢的困擾。如果在成熟的過程中,沒有受到干擾,而且膠原排列整齊,那麼疤痕是淡而平,兩側整齊,沒有肥厚或突起的現象。相反的,膠原的形成若受到了干擾,排列不整齊,那麼肥厚疤痕就容易出現了。正確的傷口護理與防曬保養可以避免異常疤痕的產生。建議儘早做好預防疤痕的措施,降低疤痕形成的機率。

其他傷口_骨髓炎.png

骨髓炎

骨骼受到細菌的感染引起發炎反應,造成膿瘍而破壞骨頭。病菌通常是經由血液循環到骨頭來,但是骨髓炎也可以是經由軟組織感染漫延至骨頭,或經由是穿刺傷入侵骨頭,像是開放性骨折(皮膚裂開使得骨頭與外界直接相通)導致的感染。
骨髓炎於急性期若未完全治癒容易復發,繼而轉變為慢性骨髓炎,一個不癒合的傷口,持續地有分泌物,有時會自動封閉,但是不久又開始流膿,如此重覆發作。

其他傷口_放射治療傷口.png

放射治療傷口

對於大多數接受放射線治療的病患,放射線皮膚炎的產生幾乎是無法避免的。這主要是由於皮膚在遭受到治療性的放射線劑量照射後,會引起組織的傷害及一連串的發炎反應,這種因為治療所引起的併發症,嚴重時甚至會有潰爛感染的情形發生。剛開始病患會感到照射部位紅腫、熱、痛,皮膚出現紅斑,隨著治療期間放射線劑量的累積,此紅斑可能會逐漸形成乾性脫屑、濕性脫屑甚至皮膚潰瘍,這表示此時放射線已傷害到皮膚基底細胞層、汗腺與皮脂腺。

其他傷口_血液透析瘻管照護.png

血液透析瘻管照護

病人進行血液透析治療,需有理想血管通路,以使血液流出到迴路管及人工腎臟,經擴散及脫水作用,讓血液再流回體內。經過血液透析(洗腎)後可降低血中尿毒素及減少水腫症狀,達到腎臟替代治療目的。動靜脈瘻管是洗腎病人的生命線,有良好的瘻管照護可延長瘻管使用的壽命,忽略了瘻管日常注意事項可能會使血管腔變窄、血流變慢,導致瘻管阻塞影響透析不全。

01安裝泡綿敷料過程

02拆除泡綿敷料並清洗傷口

03泡棉敷料使用說明

03泡棉敷料使用說明_浮水印

03泡棉敷料使用說明_浮水印

播放影片
bottom of page